在县政协养老服务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
(2020年7月16日)
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建立养老服务新模式,以建设县级养老机构为主体,完善乡镇区域性养老机构为依托,发展村级养老服务为基础,开拓居家养老为补充,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通过健全基础设施,改善服务模式,规范管理运行,全县养老服务得到创新发展。目前,全县特困供养人员1469户、1720人。养老机构143处,其中县级社会福利院1处、乡镇区域性敬老院3处,村级养老机构139处。县乡养老机构集中供养特困对象71人,村级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238人。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健全制度体系,养老服务基础得到夯实。印发了《全县村级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管理考核办法》,制定了《宁县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改造提升工作方案》,以及火警发生、院民走失、食物中毒三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了《安全管理》、《老人守则》等7项规章制度。把村级老人幸福院与乡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相结合,由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提供医疗护理保障。
今年,计划投资5700万元,在和盛镇医养结合中西院内筹建宁县养护院,占地12.8亩,建筑面积13500平方米,设置床位300张,其中特困供养人员床位180张,福利性养护床位120张。至目前,已完成规划、选址等前期准备工作,项目报至国家发改委审批,力争年内动工建设,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
二是配齐管护人员,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县乡养老机构配备护理员工19人,村组配备养老机构护理员工9人,县政府统筹优势资源,为村级养老机构配备公益岗位人员60名。完善了责任体系,建立三级养老机构包抓监管责任制,县民政局负责统筹指导各养老机构安全规范运行;乡镇负责对养老机构管理运行情况进行考核,定期走访探视集中管护老年人;村委会和管护人员负责落实管护、卫生、消防、安全等管理工作,公开服务标准,监督政策落实。扩宽了服务内容,各村级养老机构设置综合管理服务室,配置电暖器、洗衣机等生活必需设施,与护工签订护理协议,为入住老年人每周搞一次卫生,每半月换洗一次衣服,每月理一次发,及时换洗脏被褥、旧衣物。创新了服务方式。成立养老服务队,广泛吸纳引导志愿者、社会力量参与,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医疗体检、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服务,集中管护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幸福指数得到提高。做好了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县民政局抽调人员蹲点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养老机构全部实行封闭管理,暂停了一切接待和不必要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对所有养老服务机构进行了现场消毒,配备了消毒液、消毒器具、体温仪等,聘请专业大夫为入住人员及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并开展防护知识讲座,提高了自身防控能力,疫情防控期间,累计劝退来访人员265人次。同时,县民政局申请困难群众救助资金30万元,购置KN95口罩1万只、84消毒液500壶、紫外线消毒灯10个,印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手册》5000份,分发至各养老机构和困难群众中,确保了重点困难人群不被感染。6月份,组织养老机构33名工作人员进行了核酸检测。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养老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集中养老机构不健全。我县18个乡镇,根据地理位置分为4个片区,目前,东区4个乡镇,距县城50多公里,10万多人口,特困供养对象300多人,没有敬老院,老人养老困难。
二是乡镇敬老院未登记,没编制。4所县乡养老机构,县社会福利为编办登记的股级事业单位,而3所乡镇敬老院均未登记、无编制,管理人员均由乡镇干部兼任,敬老院工作人员紧缺。
三是护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虽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县乡养老机构配备了护工,但因条件制约,护工绝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护理水平有限,护理质量难以提高。
三、意见建议
一是加强项目扶持,建议在盘克镇观音村原观音乡政府院内,新建东区中心敬老院1处,设置床位100张。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对现有养老机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
二是加强人员支持,对现有的乡镇敬老院进行了事业单位登记,核定编制,配备正式管理人员。
四是加强管护人员培训力度,通过专业培训,提升现有护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培养专业的护理人员,适应新的护理需求。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吸纳更多的志愿者和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