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从心理角度谈制度建设与班级管理

时间:2024-05-21 18:27:22
从心理角度谈制度建设与班级管理[本文共1663字]

从心理角度谈制度建设与班级管理

刚踏上教师岗位之时,内心对班级管理有一些未经验证的理想化想法,比如用耐心和爱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或者用“严刑峻法”约束学生,再或者两者结合,宽严相济。

刚开始因为自身性格原因,再加上所在学校又是职校,所以我倾向于用真心去感化学生,遇到问题时我选择跟学生苦口婆心讲道理,谈心,做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我整天高度紧绷着神经,一刻不敢松懈地陪着他们,甚至每天的晚自习我都会一直在,我把自己搞得像个保姆,累得要死。然而,班级还是不断出现一些小问题,甚至有个别同学在我的“溺爱”下变得肆无忌惮,对我毫无畏惧之心。而且只要我稍有松懈,班级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个学期结束,我觉得我是在“自作自受”。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得到的多数回答都是一个字:严!事半功倍,省时省力省心!我承认我并不完全认同“严刑峻法”,但是我已经认识到了制度的重要性,正如我们当年应试制度下读高中时学校对我们的严格管理,又如军队严明的军纪,虽缺乏人情味,但确实高效,严师出高徒,严将严兵,并非全无道理。于是,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我尝试新学期在制度上做些改变。

首先,民主决策。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方法上,完全可以由班主任一人决定,但这样的制度未必符合学生实际,学生也未必完全信服,执行过程中会遇到阻力,甚至反抗。为了既保证效率,又保证质量,我决定先由我和全体班干部根据现有制度和既有经验来拟定一份初稿,然后在班会上全体讨论修改,修改稿打印出来以后,在全班张贴公示两天,期间任何同学都可以提出异议或者补充建议。制度确定以后,即作为班级的“宪法”张贴于教室,这样一来,学生面对由自己制定的制度,再犯错误就会有点不好意思,接受批评教育时也会心甘情愿。当出现新情况需要对班级制度进行更新和补充时,我同样会坚持民主原则。

同时,完善制度。每个学校都会有统一的规章制度,我校也有自己的学生手册,详细介绍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行为规范,学生人手一册。但是,校级制度的更新具有滞后性,而且也很难适应各个专业部和班级的具体情况,在学生处放权给班主任自主管理班级后,每位班主任都有权制定自己班的班规。班规相较于校规而言,更加细化和具体,起着积极的补充作用。例如在班级值日方面,学生会只规定了每天中午下午的检查标准,对值日的具体过程是没要求的。一开始,我只是笼统放权给每个组长,让他们来安排具体分工。但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效果很差,主要是因为小组长的工作方法欠妥,未对组内的职责进行具体分工,导致组内部分同学存在偷懒心理,只是做做样子甚至根本就不做值日,出现问题时也无法找到责任人。找到原因之后,我让每个组长重新制定了值日安排表,将所有具体任务落实到人(在具体分工时由组内所有成员协商决定),然后再制定相应的奖惩规定。这样一来,学生值日时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做不好会有什么后果,值日效果就好了很多,而且受罚时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还有,要适当多鼓励。很多老师教育学生喜欢批评,但总是批评肯定不好。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研究,他在某中学新生开学的第一天,对其中的一个班宣布:“你们是经过精选出来的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在之后十几年的追踪研究中,他得出了惊人的结果,这一个班的学生确实如他所说的那样,个个出类拔萃。这个实验大家都很熟悉,他让我觉得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地适度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会帮助学生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反之,如果总是批评学生,其自信心总是受到打击,则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我自己班上有一个特别内向胆小的学生,从来不敢正视我的目光,我提问问题时,他的声音低得甚至连他自己都听不见。所以,我会对他给予“特殊关照”。有时,他犯了错,我不会公开在班里批评他,甚至会刻意帮他隐瞒,因为他内心残存的自信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打击;相反,我会找机会或者创造机会发现他的优点,比如他的细心,他的勤奋,他的责任感等,然后刻意在班里“大肆表扬”。慢慢地,我发现他开始改变,犯错的频率越来越低,回答问题敢直接举手了,做事情更加主动了。毫无疑问,他比以前变得自信了,这让我找到了“因材施教”的成就感。但是这种“因材施教”,却又是制度之外的。

班级管理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做一项庞大的工程,这项工程需要钢筋混凝土,这就如班级管理制度,但若都是简单的钢筋混凝土,我们教育出的学生便是高度雷同的,缺乏灵气和个性的。所以,班级管理既在制度之内,又在制度之外,这么说不知是否恰当,因为我也还在探索中。

《从心理角度谈制度建设与班级管理[本文共166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