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运动、空间和时间(第二
一、课题:运动、空间和时间(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司南版
二、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符号.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2)、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爱国注意情感
四、教学重点:
1、参考系的概念,及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
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五、教学难点:
1、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
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六、教学工具: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本章课程的引入:
结合课本16页内容,在学生自行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入本章内容并简要讲解本章的学习要求(可见课本16页)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机械运动和参考系:
(1)、各种运动: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
(2)、机械运动的定义:一个物理相对别的物理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
(3)、参考系的概念:在描述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参照物,叫参考系教学过程:以课本所介绍的电梯运动为例来说明选择参考系的必要性并强调:对于同一运动,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观察和描述的结果可能会不同的。
(4)、参考系的确定方法
教学过程1:学生讨论以下题目:
例1、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参考系的连线运动;
c、参考系必须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答案:d
教师评析: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在具体问题上,一般以对运动的描述简单方便作为基本原则,通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教学过程2:强化训练:
例2、某同学坐火车郊游,当火车开动以后他一直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看杂志,当他忽然抬头向车外望去,看见路旁的建筑物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画线的三种运动情况分别是以什么为参考系?
答案:地面、车厢、火车
例3、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若以地面为参考第,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且运动快慢相同。
答案:d
2、空间位置的描述
教学过程1:通过两个例子的讨论:一是向陌生人说明你在龙岩三中的位置,二是课本中所例举的汽车位置的描述例子,让学生自已归纳总结得出确定空间位置的步骤
(1)、选择大家做熟悉的标志作为参考
(2)、说明在该标志的那个方向
(3)、距离多少
师:在物理学中,借助于数学方法,建立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2:举课本14页及15页中的两个例子,说明如何利用一维和二维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教学过程3:学生讨论以下题目:一辆汽车由校门向东行驶,要描述汽车的位置,应建立怎样的坐标系?
答案:应建立一维坐标系,以校门为原点,正东方向为正方向,以1米(或其它单位长度)为单位长度建立坐标系。
教师评析:建什么样的坐标系,关键是看物体运动轨迹的形状:如果是直线则建立一维坐标系,如果是平面上的曲线,则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果是立体的曲线,则建立三维坐标系。建立坐标系时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例如:要描述做飞行表演的飞机的位置变化,则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教学过程4:知识延伸:用钟表的时针指向几点来确定空间位置的方法,也是实际应用时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3、时间的描述
教学过程1:以课本16页中“神舟”5号飞船飞行的部分重要时刻表为例(黑板上画出),同学生一起讨论得出以下几点:
(1)、区分时间与时刻: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一点;时间间隔指的是两个时刻的间隔,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一段线段。
(2)、时间的单位:s、min、h等
(3)、时间与时刻在数轴上的表示:见(1)
教学过程2:同学生一起讨论“1秒内、2秒内、第1秒内、第2秒内、第1秒末、第2秒初等,它们分别表示时间还是时刻?(画出时间坐标轴来分析)2
答案:1秒内、2秒内、第1秒内、第2秒内都是表示时间;第秒末、第2秒初都是表示时刻。
强化训练1:有人说,“在时间坐标轴上,第3秒初到第5秒末是2秒钟,第4秒末到第5秒初是1秒钟。”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都错,第3秒初到第5秒末是3秒钟;第4秒末到第5秒初是同一时刻。
强化训练2:作息时间表和列车时刻表上的数字都表示时刻,列车时刻表为什么不叫列车时间表,而作息时间表为什么不叫作息时刻表?
答案:因为列车时刻表中列的数据表示的是进站及发车的时刻,而不是时间间隔,因此不叫“时间表”;作息是工作和休息需要的时间,不能在某一时刻完成,作息时间表表示的是工作和休息的时间间隔,因此不叫作息“时刻表”。
(三)本节小结:
1、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
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四)课堂练习(可相互讨论):
1、甲乙两车停在车站里,甲车上的乘客忽然看到车外的树木向西运动,从另 ……此处隐藏6592个字……史上的地位。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下面我们继续深入的分析这种运动。
(学生分组实验:将点火花计时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纸带穿过计时器,
纸带下方固定在重锤上,先用夹子夹住纸带上方,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的下方,然后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那么这些点记录了重物的运动情况。)
下面大家结合学案来分析下纸带。
提问:轨迹为直线还是曲线?
答:轨迹为一条直线,物体作直线运动。
提问: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答: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不相等,逐渐的增大,所以是加速直线运动。
提问:是匀加速吗?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提示:回忆前面学过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之差为定值。这是一个判断公式,?s?at,已知的t=0.02秒,见学案表格。)
答:可以测出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之差为定值(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提问:能求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吗?
(同样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进行计算一下,大家选取不
同的时间间隔来读取数据,见学案表格)
通过多次测量计算:
(1)我们通常用g来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数值近似为9.8s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在实验中,如果要获得更精确的数据,还可以用频闪照相来测量。
(看到课本37面的表格,从表格上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地方,g的取值是不同的,纬度越高数值越大,越靠近赤道数值越小。)
(2)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取值不同。从赤道到两极,g逐渐增大。同一地点g值相同。
(3)既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其运动规律与一般规律类似:
不同的物体在同一地点,从相同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根据h?12gt,则它们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2
应用:
1:大家看到课后的测定反应时间小实验。
2:测量物体从一定高度的楼房掉下,已知落地时的速度,求高度和下落时间。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巩固对自由落体运动特点的掌握、反馈纠正错误理解。
(五)发导学案、布置作业
下一节学习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历程,体会学习前人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的探究思想,作业完成课后习题3、4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
二、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vt?gth?
四、自由落体加速度 g=9.8十、教学反思 12gtvt2?2gh 2, s2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这节课主要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推出了运动规律的三个公式,要求学生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灵活地运用。
第五篇:高中物理必修1+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教案
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一、 教学目标
(1)
(2)
(3)
(4) 了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影响; 认识物理学在科学中的基础地位; 知道高中物理学习的基本要求; 知道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在内容与方法上的区别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积极观察、提出问题及分析问题,进行物理学方法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
(2) 鼓舞士气,树立学习自信心。
二、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及让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三、 教学用具
视频资源多媒体设备等。
四、 教学过程
教师:自我介绍。祝贺同学们升入高中阶段学习。我很高兴能教你们的物理课,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学习高中物理这门课程。第一节物理课是绪论课,题目是: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在初中,大家已经学习了一些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进入高中之后,大家将会见到更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利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学到物理知识,增进对科学感情。
1、物理学的基础地位及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影响
教师:现在,让我们来观看一个短片,让大家概要了解一下物理学研究哪些问题,它与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以及它对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
(播放视频,要求学生注意以上三个方面)
学生:(观看视频之后,请同学说说以上三个方面)
教师:(总结)物理学,研究物质存在的形式,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运动规律。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现代物理学更是成为高新科技的基础。物理学的发展促成了技术的革新(三次科技革命: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高中物理学习的基本要求
教师: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都可以利用物理学的知识来解释(彩虹、月食)。日常的很多生活用具,都是基于物理学原理来制作的(电冰箱、电磁炉)。我们学习了物理学之后,不但可以用来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
学习物理,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认真阅读,学会自学(重点是理解掌握物理问题叙述过程中的“过程与方法”);认真听讲,独立思考(思考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现象发生的原因及过程,独立思考不是说就是一个人躲起来苦思冥想,而是在与人交流讨论时要有自己的观
点);做好实验,做好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巩固学习的所得,也会找出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弥补改进,使自己的学习水平不断提升)。
教师:这节绪论课,主要同大家介绍了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课上演示了几个小实验,希望能让大家提起兴趣,让大家将物理学这门课程学好。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首页:Www.)五、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