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教师角色的转变
作为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而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到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第二篇:谈新课改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谈新课改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已经逐渐要求教师由重“教”传递向重“学”发展转变,由统一标准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结构形式向重过程探究转变,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民主和谐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教学中,教师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下面进行了论述。
长期以来,各科教学往往聚焦于课本、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测验为目的,教师角色主要强调教师的社会职责、教师的权威地位、教师的职业品质和教师的传道与解惑。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角色的转变 不是一个简单的换位,而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探究的反复实践活动过程,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投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采取互动交流,共同协作方式 实现课程目标,实现教学关系的和谐发展。
我们今天的教学状态是“教知”,这种教学状态给学生带来的是痛苦。负担过重,可能造成学生智慧的萎缩,甚至于扭曲异化学生人格,针对这种教知,教懂的教学,在今天的发展形势下,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来顺应社会,我们就必须转变这种“教知”为“练能”。所谓的“练能”就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为重点,为目的,让学生通过学习把知识转换为能力。我们的取向是能力为重,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在行动上,首先,以能力培养为硬指标;其次,以选练能力为线索,为只要内容与重点;最后,要做到教方法—练能力—考能力。
所谓“练能”,这里的“能”是指学科技能力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法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们要立足练能,选点做实。具体操作方面,有以下的步骤:作为实践新课改的老师,要先引导学生自读教材,让学生熟悉教材,运用网络和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第二步是探究促说;第三步要分层展说,这一步教师抽学生回答要做到从差生开始抽答;第四步是教师点拨评说,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个整体的评价与点拨,让学生从中受益;第五步是强化练说,要做到人人过关。我们要做到这样一堂课的完成,需要以下的保障措施:第一是小班化的组织建设机制,要进行课改,必须保证班上的人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第二是教师的方法指导机制,在进行课改之前,必须保证实施班级的教师具备良好方法指导的素养;第三是激励参说机制,要激励班上的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第四是个别强化练说机制,要做到人人过关;第五是以说代练的家庭作业机制。
要做到学生自主练能这是一种理想境界,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这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进行交流与强化,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组织,引导,评价,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可以提出属于自己的教学理论。新课程鼓励教师探索独树一帜的个人教学理论。学生自学自练,互学互练。这样的模式进行离不开班级的自主管理模式的引导,具体需要在班级设立小班长,(一篇好范文带来更多轻松WWw.)板书员,检测员,纪检员等等。
在我的五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在经过第一次展练课堂的学习后,切实运用到了我的课堂上,作为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一开始进行展练是比较困难的,但我相信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展练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觉得把展练引入农村小学课堂尤为重要。一开始,我把展练的导学案
设计好,从生字开始,用了一个周给学生示范。先从优生开始,挑选了成绩较好的几个学生第一次进行了字词展练,一开始,比较僵硬死板,但总算是顺利完成了,接下来慢慢让每位学生都上台展练。这第一轮,我引导指点的比较多。接下来第二轮,有了之前的经验,我发现学生们能变通展练台词,并且比较流畅地完成了,我指点的也比较少了。我感到很欣慰。慢慢的,我开始引入一些课文展练,这个部分比较困难,但是,学生们的表现已经很不错了。在这个展练的舞台上,我看到学生们都实际锻炼到了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收获比以前的“教知”方法大得多。
新课改后,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要求教师要把控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在三个方面都有所收获。这就要求教师要很好地把我好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课程不仅学会知识,教师还要思考每堂课的知识学生学习之后,希望学生成为怎样的人,所以在教学钱一定要备好课,思考教学过程与方法。我在本册语文教学中很好地把控好了三维目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学,第一单元让学生热爱读书;第二单元让学生热爱家乡;第三单元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兴趣,增加常识;第四单元让学生学会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领悟一些人生道理;第五单元让学生了解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第六单元让学生感悟父爱与母爱的伟大;第七单元让学生热爱祖国;第八单元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革命,勿忘国耻,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总之,在新课程 ……此处隐藏3655个字……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变“传话”为“对话”,确立“平等中的首席”地位,能“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同学生一起成长”。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更积极、更主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教学方式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凸显美术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接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学习美术感觉很容易、有趣味,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参与者”很容易成为学生的朋友,这个角色要求美术教师更新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力的保障。与新课程同行,展现自己独特的美术教学艺术魅力。
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变成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
传统美术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没有跟上时代、科技发展的脉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与训练,学习内容难、繁、偏、旧,过于专业。虽然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美术学科知识常规教学胜任自如,但用专业、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学生被动接受,难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更谈不上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很多学生(特别是进入初中以后),平时喜爱画画,却不喜欢上美术课。除兴趣发生转移外,教师课堂上说一不二,灌输式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生活经验,把学生沦为学习的机器,感觉学习机械、乏味,这都是原因。由于年龄和知识的局限性,自己的作品又很难适合老师的口味,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美术望而却步,可望而不
可及,丧失了自信。所以,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转变角色,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变成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还原学生喜爱美术的天性,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更具个性的美术作品。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主张开展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方法。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适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使美术课程更具吸引力。在组织教学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根据学生不同潜能和个性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因材施教,不能再把学生当“机器”,更不能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自居,要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中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虽然美术新课程有了新的标准、新的教材,但至关重要的是新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会深深地影响教学内容,过程到头来比内容更起作用。这中间美术教师参与、引导的作用是关键。
三、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由严格按大纲要求被动授课的“执行者”变成据新课标精神灵活、主动、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的“探索者”
以往美术教材的编写,具有既定性、凝固性和封闭性,教师作为美术课程的实践者,缺乏自主性、灵活性,有些内容不顾各地区的情况,没有考虑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条件和文化的差异,单一标准在执行起来受到一定的局限。教师只能按美术大纲的要求消极、被动、忠实地授课,部分课程很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按照《美术课程标准》,教师可以重组、优化教学内容,自主选择校内外多种课程资源,可以对课程的发展进行创造性研究。这就要求现代美术教师,与时俱进,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由严格按大纲要求被动授课的“执行者”变成据新课标精神灵活、主动、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的“探索者”。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人文性。它没有沿袭罗列具体知识点的方法,而是制订导向性的内容标准,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课程标准要求的方向发展。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也可以根据本地、本校的现实情况,适当对教材进行“裁剪”,增补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学内容。无论增减、取舍,都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选择。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策略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之有机整合,灵活运用,注重创新。美术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四、在美术教学评价中,由学科成绩的“裁判者”变成美术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片面强调甑别和选拔功能,对少数美术特长生以技能评价为唯一标准,轻视大量普通学生,只重视结果评价,不重过程评价,教师扮演着终结性和唯一性的课程“裁判者”,学生没有发言权,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被测试的消极境地。要改变这种错误的评价观,美术教师必须由学科成绩的“裁判者”变成美术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评价不是目的,促进美术学习才是目的。
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或学生在每个方面平均发展,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
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这就决定了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美术学习活动,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教学时,要注重美术教育的艺术性,不在于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而在于激励、唤醒学生学习美术的激情,主动参与美术实践活动。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根据学生的潜力、个性,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即使学生作业水平不高,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特别注意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作品,更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衡量学生,否则学生会逐渐失去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失去创造的自由意识。在评价学生作品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作用,自我认识,沟通情感,使学生更能读懂美术作品的内涵。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分谁画的好坏,而应重视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通过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美术 。千万注意,最好的促进办法就是表扬。作为美术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你画的真棒!”“这点画得太有想象力了!”“色彩真漂亮!”“比老师画得好!”学生会因此受到鼓励,增强自信,对他将来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以上观点,是全组成员学习美术新课程、新理念的点滴体会,期盼和您共同探讨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