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科学课堂效率
荆门市掇刀区月亮湖小学 陈清泉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需要借助科学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去逐步培养,通过学习一定的科学方法了解身边的科学事物,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现代信息技术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科学 课堂教学 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集图、文、声、色、像于一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强度,突破教学重难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主动学习,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使抽象的科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科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科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科学问题简单化,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人人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情感意向,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是学习的强化剂。教学时,我们如果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能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积极心理,让学生满怀喜悦地去学习。如教学《太阳系》一课时,在学生进行了课前调查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知遥远、神秘、美丽的星空,运用Authorware、PowerPoint和Flash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把八大行星的特点,位置的变化等用形象生动、拟人化的手法展现在学生面前。课上,伴着舒缓的音乐,学生好似在星空旅游一般,一会儿与金星相见,听它“自言自语”,一会儿又与美丽的土星“相遇”,听它述说着自己的故事,没多久,学生们又被流星雨的美丽与神奇震撼,忍不住地惊叹……,直观的感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星空奥秘的兴趣,就能收到
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当现代信息技术与之进行整合应用,便会使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教师口若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在教学宇宙中的“星座知识”时,想让学生保持夜间对星座持久观察的热情,需得到教师的鼓励和家长的协助,且观察活动容易受天气、地点、季节、大气透明度、观察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而校内课堂学生难以直接体验星空地现状。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传统活动星图帮助学生体验找星座,获取有关星座的知识,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逼真的模拟星空的运转,既避免了文本教材信息存储、传递、再现能力受限的缺点,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知信息,使观察全面具体,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打破认知的时空界限,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由难变易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有效突破教学障碍,使课堂变得生动鲜活,轻松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又如《岩石》一课,这节课中岩石的风化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动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实地考察的效果。对于卵石的形成,首先呈现在河道上游岩石受风化的画面,使学生知道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产生碎石、沙粒;然后重点表现在水的搬运过程中,河道中游的碎石与沙粒相互摩擦,逐渐失去棱角,变得越来越圆,最后到河道下游,形成了又圆又光滑的卵石。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获得对卵石的正确认识,解决了重难点。
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是小学科学学习的显著特点,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主的探究,在实践中领悟科学的真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电教媒体来优化教学,不仅可以为课堂中学生的“所见”、“所听”提供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协助教师指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的,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多媒体能够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例如对《机械摆钟》的讲解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于网络媒体,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获得相关知识。再比如对《动物的卵》的教学,教师没有必要进行机械的讲课,学生完全有能力结合日常生活及网络媒体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以达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的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科学演示实验作用。科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科学知识、科学规律来源于生活实践,学习科学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丰富多彩有趣生动的科学实验,让学生分析、归纳科学概念及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由于受到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如可视性不强的实验,抽象科学现象,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可模拟完成现实环境下难以操作的科学实验,可提高科学实验的演示效果。如《日食和月食》一课,学生对于日食、月食的发生原因及变化过程很难理解。在教学中,可以用计算机动画技术来模拟三球转动,演示三球位置的变化过程,并配上太阳光线的照射,帮助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月相变化等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模拟,是教师用叙述、挂图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效果。
总之,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让学生充分感受现代教育技术是知识传输的有效载体,是更新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