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消费经济学重点

时间:2024-01-15 11:26:21
消费经济学重点[本文共10996字]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个总量及其变化;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企业、单个行业、单个市场或单个消费者的经济活动。

宏观消费问题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的关系: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他的观点是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其思想后来被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继承。

法国古典经济学魁奈和西斯蒙。魁奈是重农学派代表,西斯蒙是法国小资产阶级代表。

第三节消费者及其行为

消费者,是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消费者行为的层次:1、消费者资源的初次分配选择;、消费者资源的再分配;3、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

消费者的行为特征:1、效用最大化原则;、习惯性;3、不可逆性;4、示范性;5、复杂性。

效用最大化原则是大多数消费者的基本准则。

效用,消费者通过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满足。

效用最大化,消费者通过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

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是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

习惯性,指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

不可逆性,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

第二章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第一节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究对象

追求效用最大化是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两个基本要素:1、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最大化目标。前者与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有关,后者与效用和偏好相关。

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预算约束线,指消费者用完其所有收入能够买到的价格已定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预算约束线变动的原因有两个:价格的变动和收入的变动。

价格的变动导致预算约束线变动:当商品价格上升,预算约束线为围绕E点向左转动,当商品价格下降,预算约束线为围绕E点向右转动。

收入的变动导致预算约束线变动,收入的变化会引起预算约束线平行地向外或向内移动。收入增加向右移动,收入减少向左移动。

第二节收入与消费

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最根本因素。

正常商品,消费量随人民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

低档商品,消费量随人民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商品。

收入变化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影响取决于该种商品的性质。对于正常商品而言,更高的收入将导致更高的消费;低于低档商品而言,更高的收入将导致更低的消费。

需求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对于正常商品,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该商品为奢侈品;小于1,该商品是生活必需品。

预期收入,消费者对自己未来收入水平的预期。

第三节价格与消费

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几何图形。它描绘出在不同价格下某个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消费量。

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需求;而当商品价格下降后,消费者会用该商品来替代别的商品来满足需求。

收入效应,如果商品价格上涨但收入不变,那么实际收入便下降了。

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互补品,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家用交叉弹性系数的正负来区分替代品和互补品。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是替代品;为负是互补品。

通常情况下,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大于价格的变化;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等于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等于价格的变化;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小于价格的变化;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等于0,表示价格的任何变化都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第四节效用

效用,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

支付愿意,消费者为了获取某种商品组合的愿意支付的金额。

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

第五节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其他因素

影响消费决策的因素:①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决策②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③市场发育程度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以生活方式、价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等级划分,所划分成的许多组相对永久的同类人群。

现代社会,社会阶层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可以概括为:1、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因而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上都表现出不同;、较高阶层的消费方式对较低阶层的消费方式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关系集团,指一个人用以指导自己目前行为的那个具有某种价值观念和观察事物准则的团体。

文化环境对消费者的影响:1、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从而影响消费观念;、不用文化有不同的风俗和消费习惯;3、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因而消费方式也有所不同。

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心理因素:动机和社会心理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五个层次从高到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社会心理特征:1、从众心理;、攀比心理;3、消费流行。

从众,是一个人因受到别人影响而按照别人的行为方式去行动的现象;

攀比心理,指不同收入阶层之间,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以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为参照进行模范。

消费流行,是社会时尚在消费活动中的反映。

第三章消费者的储蓄决策

第一节预算约束与储蓄

……此处隐藏6267个字……是指消费者通过货币支出反映的消费结构。

新的统计分类把我国消费支出划分为八项: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家庭设备及其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文化教育及其服务;居住支出;杂品及其服务支出。

第二节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

微观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1、家庭收入水平;、家庭目标及家庭类型;3、家庭消费支出功能;4、家庭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5、家庭规模;6、家庭的投资。

宏观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1、消费水平;、福利制度及价格体系;3、消费品市场状况;4、人口年龄结构。

消费水平对消费结构的影响:P08。

根据各国发展的经验,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会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而上升。

判断一个国家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1、消费结构与当时社会经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是否相适宜;、消费结构及其变动趋势与一国的资源条件是否相符。

第四节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P19

第十一章消费方式

1.消费方式:指消费需求的满足方式,或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的结合方式;

.简答消费方式的两层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①消费的技术方式、②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

从消费需求满足的角度来看,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是前提,消费的技术方式涉及的则是需求满足的具体过程;从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来看,消费方式的两个方面都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3.个人消费:指在消费者个人及其家庭范围内实现的消费活动;

4.消费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消费方式是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

5.现阶段消费的主导方式是家庭消费;

6.我国现阶段制约生活服务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是市场需求不足;

7.按照消费的社会实现范围,可以将消费分为:个人、公共、集体消费;

8.个人消费特点:分散性、灵活性、多样性;

9.集体消费:指以消费资料公开所有为基础的满足人们公共需求的消费活动;

10.论述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变化趋势;

(1)家庭消费方式的长期必然性。

①家庭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基本单位,因而是社会的基本消费单位

②家庭成员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某种需要

③消费者的需求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公共消费比重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①公共消费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共同需要、

②只有通过公共消费活动,才能获得比较高的规模经济效益;

6.论述自给性消费与商品性消费的变化趋势;

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自给性消费比重将逐渐降低,商品性消费的比重将逐渐上升;

①消费品的商品化。消费品的商品化是实现商品性消费的初级阶段,也是最关键②劳务的商品化。劳务的商品化是商品性消费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7.消费服务社会化:消费者不是直接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来获得服务,而是通过付费的方式从市场上的购买服务;

8.消费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消费过程中的个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过程;

9.简答消费服务社会化的意义;

①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②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规模效益

③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增加

10.论述缩短家务劳动时间,增加闲暇时间的意义;

①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②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质量,发展劳动力

③发展假日经济对当前启动内需有着积极的作用

11.简答我国消费者闲暇消费的状况;

①闲暇消费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②闲暇消费的知识化程度低

③闲暇消费产业有待发展

1.消费服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

①费者的收入、②时间的价值、③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

第十二章消费者保护

1.消费者权益: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的一系列生活费活动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得到的利益;

.消费者权益本质上是货币权利的体现;

3.消费者权益的内涵体现在消费者购买力的实现和消费者需求的满足;

4.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正式通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5.消费者权益的确认和保护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6.在卖方市场中,生产者在商品交换中占主导地位。

7.消费者主权:指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中,消费者是起支配的一方,生产者应当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和偏好来安排生产;

8.论述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

①消费的分散性

②消费者信息的缺乏

③消费决策的可诱导性

④消费者的小额购买造成其索赔的不经济

⑤消费风险的存在

⑥负的外部性的存在

9.消费者运动最早产生于美国;

10.在消费者运动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包括:对消费者权益的确认、对市场交易的管理、对商品质量的管理、对商品促销的管理、对商品价格的管理;

11.在消费者运动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消费者运动已成为普遍的社会运动,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从侧重于立法过渡到侧重于消费者权益、企业开始与消费者组织合作并提供援助;

1.从企业行为来说,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表现为:

①企业不良经营作风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②在产品质量方面

③价格方面、④促销方面、⑤售后服务方面

13.论述消费者运动的发展阶段;

①19世纪末0世纪初,消费者运动的兴起

②30年代到50年代,消费者运动的发展

③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消费者运动成为世界潮流

④70年代末到80年代,消费者运动已成为普遍的社会运动

14.简述制约消费者权益的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与消费者权益

②制约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因素

③市场管理状况与消费者权益

④消费者自身的因素

15.论述消费者保护体系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具体体现;

(1)社会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①法制的健全、②政府的作用、③社会公众的力量

()消费者权益的自我保护

16.我国目前对消费者权益损害的主要表现;

答(1)由于社会原因。市场商品数量和品种供应不足,消费者了解商品及劳务的权利受到限制;

()由于企业或个人的行为原因

①企业不良经营作风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②在产品质量方面

③价格方面、④促销方面、⑤售后服务方面

消费者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消费者的权益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②消费者的某些心理因素往往容易造成自身权益的损害

②费者某些消费知识的缺乏

《消费经济学重点[本文共1099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