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政策之下语文作业如何布置
“双减”政策出台,学生们不上辅导班了,也不用挑灯夜读了,老师怎样才能保证他们在校内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呢?要知道一个班孩子的学习需求可是多样化的.这就要求老师更有使命感,更具责任心,有更强教学能力,因此老师们要做到给自己“增负”才能给学生“减负”。科学的布置作业是教师业务素质的一种体现。在布置语文作业方面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看法:
(一)基础作业不能丢
可能有些老师认为传统的语文作业无非机械、重复地抄写生字词语和小和尚念经似的背诵。我认为写生字词语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对于学困生,他们为什么差?作文里全是错别字,课文读不通,除了自己的名字能写对,其它的字总有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像盖房子的地基没打好一样。熟能生巧说的就是这种道理。这对成绩好的学生同样有必要。但是可以在数量上有所区分。比如优生可以写1到2遍,学困生可以写3到5遍。优生可以借助词典释词义,分析字音字形,甚至在不同环境中的运用,学困生可以达到会认,会读,会组词的要求即可。
背课文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感,俗话说熟读成诵,我平时要求学生不仅要背书上要求背的,认为好的片段也会让学生选择背诵下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充分说明了反复书写背诵的功效。
(二)“自主作业”显个性
现代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逐步实现学生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自主学习的过渡。“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主题。如果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走月亮》一课,我让学生自主设计自己感兴趣的作业,有的学生摘抄了文中的精彩片段,有的学生背诵了自己喜欢的段落,也有的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作者和母亲在月亮下走的足迹,还有的学生仿写了课文中运用反复的写作方法,写拉着自己的弟弟在阳光下玩耍的片段。这些作业发挥了学生自主选择的乐趣,也使我发现了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长。
(三)语文作业生活化
学校小课堂,生活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回归于生活,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让学生的家庭作业走进社会,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既符合学生好动好玩的天性,也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创新能力,为家庭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作业新的生命。比如《蝙蝠和雷达》这一课,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靠嘴巴和耳朵的配合,那么我就布置了一项观察作业,还有哪些动物是夜间行动的?它们靠什么在夜间排除障碍?我们人类能从它们身上得到什么启发?发明出什么科技产品?学生们高兴极了,兴致勃勃,各抒己见。我们班有一块师生共同开垦的菜地,给菜地播种,浇水,除草,搭架等农活就是我们的作业。经过师生的辛勤耕耘,菜地每一天都在回馈我们。昨天茄子长大了,今天西红柿就红了。南瓜一天一个样子,向日葵正在孕育种子。它们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水分就泛滥。让学生在劳动这项作业中感叹生命的神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懂得感恩等情感体验。这也是语文学科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的体现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终身教育的提出,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大语文观”的提出,语文教学走出课堂,注重学生课内外知识的融会贯通,是我们教育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