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情况汇报
静观镇幅员面积72.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297个合作社,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429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万余人,耕地面积31712亩,农民人均耕地0.65亩,5个村党委,10个党总支,70个党支部。
xx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7.09亿元,其中:企业总产值13.9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7亿元,完成招商引资1.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31元,比去年增加1366元。拥有电力11.5千伏安变电站一座,程控电话5000余部,日供水3000吨自来水厂1个,综合农贸市场1个,面积6900平方米,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全镇以花木种植为主导产业,年花木销售收入达2亿元,xx年6月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联合授予“中国花木之乡”的称号。xx年8月被xx市确定为城镇建设中心镇、百强镇、商贸中心镇,xx年2月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小城镇。
按照这次调研安排,主要汇报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和适度规模经营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
超前规划:依据xx市“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和xx区的“一极两区”发展战略,借助“一线八点”重点项目的实施,整合花木生态资源,大力实施花木靓镇、旅游活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及城镇带动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花卉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建筑房地产业、加工农业、生态工业五大经济支柱,强力推进重庆农谷、乡村嘉年华、台湾农民创业园、多彩园艺四大重点工作,引导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生产要素按“点—轴—片”模式辐射聚集,培育“一群二带三区”13个产业示范基地。即:“一个产业集群”—绿色产业集群,逐步打造和构建集花卉林木、绿色食品的研究、开发、培育、种植、销售、培训、科学教育、示范、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绿色产品生产与服务为中心的产业集群。“二个特色景观特质轴带”—华莹山绿色生态保护带与江东花木景观带。“三个经济特色区”即:中南部经济结合发展区(包括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区和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区);低山丘陵特色粮经作物与畜禽养殖区;山过林区。13个产业示范基地,即:小米生产基地、苗木基地、台湾农民创业园、城镇发展区、山地生态工业园区、特色腊梅生产基地、花卉苗圃种植基地、“桃源人家”、美丽乡村、重庆农谷、多彩园艺、优质林果生产基地、生态保护与森林休闲探秘旅游区。坚持“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原则,促进城乡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主要模式:也就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力争更多的农民从祖祖辈辈传承的耕作土地中解放出来,放心、安心外出务工经商和就地转移安置,以此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如重庆农谷。业主主导型:也就是政府协调,通过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等,以此突破“传统型农业”束缚,引导农民向现代高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民得实惠,如乡村嘉年华。专家主导型:也就是专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栽植示范,带动和影响周边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调整步伐,加速农民增收致富,如台湾农民创业园中的专家创业园。农民自发型:如万全村、天星村的新农村建设等。
效果明显:通过采取以上几种模式,镇村干部齐心协力,狠抓落实,截止2014年10月底,农村承包耕地流转进一步提速,主导产业科技含量附加值进一步提高;高新花卉品种不断涌现,园区向周边群众辐射进一步加快;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和就地务工成为园区及周边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户均年收入普遍高于全镇平均水平,如素心村、万全村、双塘村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超过5000元。
(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我镇以江东花木产业带“一线八点”中重庆农谷、乡村嘉年华、台湾农民创业、多彩园艺为重点,强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着力打造花卉苗圃种植、特色腊梅、优质林果、静观小米生产等四大基地,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到目前为止:花卉苗木种植达3.8万亩,优质林果面积500亩,腊梅花种植面积2200亩,静观小米种植面积达1000亩。
主导产业存在的问题:
1.花卉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花卉品种结构尚欠合理,花卉生产小而全,其产品没有特色,规格难以统一,数量难以形成规模。据统计,目前全镇花木种植面积中常规绿化苗木占40%,草坪占25%,档次较高的观叶植物、盆花、桩头盆景仅占4%,大树、高规格的少,小、中苗多。
2.没有完整的营销体系。我镇乃至全市没有一个统一的供销网络和一个大型的花卉交易市场,企业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形成了分散经营的局面,使花卉产业还不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格局,全镇花木专业户、重点户、示范户虽有1000多户,但这种传统松散型的产业类型处于无序竟争状态,如果花卉销售形势好,花农产品销售就有保证,收入就稳定;若是当年产品滞销,花农就要受压级压价之苦发,利益将受到损害。
3.花卉产业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不高,绝大多数花农靠老经验、老办法来种植花卉,现代化管理水平不足,由于存在着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镇花木常规品种多,名、优、特品种少,花卉产品的附加值低。
4.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我镇花卉产业经营起步较晚,政府每年用于发花卉业的资金分散,不利于专业化、集约化的花卉生产,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制约花木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5.龙头企业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经过几年的努力,龙头企业在花卉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花卉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生产中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欠缺,这样极大制约了静观花木产业的产业升级。
6.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随着旅游业发展,生态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昧,围绕花木产业的旅游观光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静观花木产业的发展和静观经济发展。
建议:
第一、扩大花卉规模。按照突出特色、品种分区、布局合理的要求,在种植规模、花木特色、产品档次和布局上下功夫。争取到2014年全镇花木种植面积达到40000亩,产值达3亿元。
第二、优化花木结构。在发展花木生产的同时,在我们传统蟠扎精品上、在花卉产品上、在室内观赏植物等方面作适当调整,使我镇高中低档结构及花卉、苗木结构趋于合理。
第三、注重开拓市场,建立完善的花木市场营销体系。开拓花木营销市场,一要培育花木营销龙头企业,二要大量建立花木营销专业合作社,三要组织对广大花木经纪人队伍引导。目前我镇有花木企业52家,收入超过千万的有12家,有花木营销专业合作社9个,有近380人经纪人活跃在花卉生产和经营中,xx年花卉经纪人队伍实现花卉销售收入15000多万元,为静观的花卉发展经纪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经纪人在花卉营销中作用,大力发展经纪人队伍,并通过行业协会的成立加强经纪人队伍的规范和管理,使花卉经纪人在我镇花卉营销中起到“挑大梁”的作用;要加大力度扶持 ……此处隐藏18013个字……服务网络,基本满足农村居民医疗卫生保健需求,村卫生室(所)标准化建设全覆盖,乡镇卫生院建设基本达标,县级骨干医院就医环境全面改善。健全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加强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人口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建立快速、科学的人口信息采集和监测机制。
(五)推进人口转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加快人口向城镇、城市转移,引导农民进城就业,扶持农民进城居住,并建立符合转移农民利益的社会保障制度。
促进人口梯度转移。根据资源环境和人口承载能力,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与国土规模、资源分布、发展潜力相适应的人口布局。按照人口向城镇集中的思路,通过知识化、产业化、城市化、园区化“四化”联动,积极促进人口由零散向集中转移,由农村、矿区向城镇、县域中心和中心城区流向,引导农民进城就业,扶持农民进城居住。对于土地承载力弱的贫困地区及矿产资源压覆区和重要生态区域实施扶贫搬迁、地灾搬迁和生态移民,促进人口的聚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到2014年,全市城镇化率达50%。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我市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业和非农业的户口性质划分,开展以具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落户条件,按照实际居住地实行一元户口登记试点。以中心城区、县域中心和小城镇为重点,放宽准入条件,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逐步建立起以常住人口为基础的社会管理、财政投入、转移支付和考核评价制度体系,让转移农户安居乐业、幸福生活。配套户籍改革,制定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和就业等方面保障政策,增强引导农村居民转户的利益导向,保障转户人群利益。
(六)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村资源市场化流动
创新农村土地经营管理机制,推进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用市场的方法配置土地资源,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市场价值凸显。
推进农村土地确权。依照《土地管理法》、《物权法》和《土地登记办法》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我市农村土地的确权工作。重点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在明确权属、勘
界测量、依法公示、登记造册的基础上,由国土、建设、农业、林业等部门分别核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证、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所有权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到2014年完成全市农村土地确权工作。
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试点。按照“政府负责推动和做好保障,银行等金融机构公平参与,农户及符合要求的借款人自愿”的原则,启动农村土地、房屋、林权开展抵押融资。由政府建立农村“三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对经办银行、担保公司因办理农村“三权”抵押融资而产生的损失进行补偿。并由司法部门为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提供司法保障。通过农村“三权”抵押融资,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解决农村资金瓶颈、激发农民创业热情、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
(七)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载体,推动全市重大项目实施。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关系六盘水加快发展奋力后发赶超的全局性工作,对我市打造现代特色都市,建设“五个六盘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六盘水综合实力在未来五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重要保证。为此,建议尽快超前谋划,做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详细规划,引入相关的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充实全市项目库。争取由省委省政府(或国家发改委)批复规划并实施,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在项目、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已经成立的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迅速开展相关工作。各县、特区、区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一场以协调工农、城乡、区域关系为主线的深刻社会变革。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服务职能,切实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选好配强乡镇党委班子。调整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把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专业合作社和“产业链”上,增强党组织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中的整合功能、服务功能。加强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领头雁”建设,按照干部年轻化、知识化要求,加强对村干部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健全完善村干部保障激励机制,多渠道提高村干部待遇,采用财政增加一点、兼职提高一点、误工补贴一点、积累补助一点、考核追加一点等方式,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村干部月报酬,达到平均500元以上。落实村干部的养老保险,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加大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投入,按照村规模大小、集体经济情况和人口规模确定运转经费,确保村级组织能够顺利地开展各项农村工作。探索招考村干部进入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制度,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村干部可参与乡(镇)长选举。大力实施“两培养”工程,把农村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农村致富能手。
(三)加强人才支撑。在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同时,大力实施农村人才倾斜政策,加大城市人才和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设置战略性人才流动补助基金,引导、鼓励管理型、技术型人员到农村工作。深入推进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活动。继续实施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就业,促进其到农村建功立业。引导和鼓励涉农技术人员领办农业产业化企业,技术有偿挂钩入股农业基地服务。大力开发培养农村科技、卫生、生产、经营、教育等方面的实用人才。实施“新型农村实用能人带动工程”,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带头干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社团组织,建立农村志愿者队伍。
(四)加强财力投入。依法安排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支农政策,严格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
设施项目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支持,不断拓宽支农资金渠道,强化各级支农资金整合使用。建立政府财力向公共服务特别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倾斜的投入机制,构建合理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推进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形成金融支农合力。鼓励引导民间社会及城市资本向农村流入,引导已经实现资本积累的经济实体企业转型发展。鼓励建立农工商形成一体化经营合作模式,促成农民、企业利益一体化。
(五)加强宣传。各有关部门及新闻媒体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宣传动员工作,努力扩大群众的知晓率,重点帮助农民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身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实践,努力营造全市上下共同关心、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