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不要小瞧勇气》读书笔记

时间:2024-04-20 14:23:19
《不要小瞧勇气》读书笔记[本文共11132字]

不要小瞧一滴水:

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不停地滴起来,数量就很可观了。据测定,"滴水"在1个小时里可以集到3.6公斤水;1个水月里可集到2.6吨水。这些水量,足可以供给予一个人的生活所需。可见,一点一滴的浪费都是不应该有的。至于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水12吨;哗哗响的"大流水",每小时可集水670公斤,每月可集水482吨。所以,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

水是生命的源泉,动植物离不开水,人类更离不开水。一旦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但是能够饮用的淡水资源日益减少,其中一个原因是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许多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所以,要想有充足的水资源,不仅要保护水资源,还要节约用水。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就等于向死亡加快了脚步。

水是动植物体内和人的身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存在。另外,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水。工农业生产中也不能离开水,水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在农业生产中消耗的淡水量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80%,工业上也要用大量的水进行生产。另外,水在内河与海洋运输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在自然界中淡水量不到水总量的1%。据21世纪城市水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透露,联合国已经把我国列为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人均用水量是世界人均用水量的30%左右。人类现在用水量越来越大,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护水资源。

第一,保护了水,可以是我们有纯净的水喝;第二,许多生物都需要水,你难道希望看见动物一个接一个地渴死吗?第三,形成地球上生命的物质是什么?水!第四,有了水,才会有水蒸汽,才会有雨。所以,水是我们生命的重要一部分,一个星期不吃饭可以,但三天不喝水便会渴死!一句话,水是生命之源!

第二篇:教学勇气读书笔记

1、教导自已认识自我

“然而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对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远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有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想不到名人也有这种情况出现,我还以为就是我们这些平庸人才会出现毫无生气的教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知遇到多少次是这样的情况,多么沉闷的课堂而又那么无耐,以致我们有时会厌卷教学,怕给学生上课。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望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那是肯定的。不“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根本不会想认真读这种书,不会去想改变自我,这样的书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这里帕尔默讲了引起教师困惑的三个主要原因:认识学科、认识学生、认识自我。“首先,我们教授的学科是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的,因此我们有关学科的知识总是残缺不全,无论我们自己如何致力于阅读和研究,教学对控制内容的要求总是使我们难以把握。其次,我们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要清晰、完全地认识他们,对他们快速作出明智的反应,需要融入鲜有人能及的弗洛伊德和所罗门的智慧。”第三个原因:“我们教导自己认识自我”

“而就优秀教师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的重要的”。同时阐述三者的关系,强调了认识自我的生要性。“当我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是谁。我只会在我经受不了检验的生命阴影中,透过重重的墨镜看学生——而且当我不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时,我就不能够教好他们。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次、个人的意义上吃透学生科。”

2.教师的内心世界和外部景观

“教师很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因为他们是如此普通且无反击之力的群体。”的确如此,教师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没有金钱,更没有权势。特别是当今的中国,教师的地位和权利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匆忙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我们继续让称职的教师所如些依赖的意义和心灵缺失,仅仅依靠增加拨款、重组学校结构、重新编制课程以及修改教科书,改革永远不能成功。”怪不得我国的数次教学改革都不能达到好的效果,看来是我国改革方向错了,我们重视的是教科书、教法的改变,“不能珍惜以及激励作为优秀教学之源的人的心灵”

一切教育改革都是徒劳的。

帕尔默批出:教学的自我内部景观是智能、情感和精神的三者的有机结合,“它们应完美地交织在人的自我中,给合在教育中。”我理解为智能的是我们教学所需的专业技术;情感的是我们对学生、对教育、对学科的爱,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精神的是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的追求。

接着讲到了本书导言的开篇诗,“里尔克以其感人隐喻提供给我们一幅自我的整体图画。……虽然本书立足教师的内心世界,但也不失时机地探索外部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对心灵沟通的内在渴求成为外部联系的需求:我们的心灵舒适自在,跟人交往自然就会更加亲密无间。”也重视教与学的方法的学习和探索,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在于探索教师的内心世界。

在这里我就有一个迷惑:“外部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应是智能的,是属于教学的内部景观。又是内部又是外部,这不是矛盾着吗?是不是“外部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应完美地交织在人的自我中,结合在教育中”,“对心灵沟通的内在渴求成为外部联系的需求:我们的心灵舒适自在,跟人交往自然就会更加亲密无间。”内外交融在一起了。没文化看不懂。

3、少人踏足的小径

“我也毫不质疑,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以绝妙的方式学习,包括有的学生另辟蹊径、越过上课的教师、既不靠上课也不靠教师,一样学得不错”在这里我是第二次看到这种观点,李镇西也说过,学生成绩好跟我们教师无关,学生教育是主要教育学生做人,具体的说法我不记得了,大概意思是如此。但是“教师是有力量创造条件使学生装学到很多很多——或者也有本事弄得学生根本学不到的多少东西。”看来教师对学生的作用还是有的,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少的知识。

“所有年级的教师具有的共同点比我们所认为的更多,我们不应该就所谓的‘更高’年级水平而炫耀。……在每个教育阶段,教师的自我是关键。”现实中高年级的教师看不起低年级的教师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我自己也有这种思想,看来要改变这种错误的思想了。

“但是我执著于‘谁’的问题,因为它在探究教育改革问题中显然是少人踏足的小径,一种优秀教学永远需要的重获内心世界资源的小径。真正的改革是如此强烈地需要它……。”再次提出了真正的教育改革需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和教师的自我。

第一章教师的心灵——教学方法和技巧之背后

“30多年来,我努力探索教学技巧,……我掌握了 ……此处隐藏6472个字……也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少的知识。

“所有年级的教师具有的共同点比我们所认为的更多,我们不应该就所谓的‘更高’年级水平而炫耀。……在每个教育阶段,教师的自我是关键。”现实中高年级的教师看不起低年级的教师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我自己也有这种思想,看来要改变这种错误的思想了。

“但是我执著于‘谁’的问题,因为它在探究教育改革问题中显然是少人踏足的小径,一种优秀教学永远需要的重获内心世界资源的小径。真正的改革是如此强烈地需要它……。”再次提出了真正的教育改革需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和教师的自我。

第一章教师的心灵——教学方法和技巧之背后

“30多年来,我努力探索教学技巧,……我掌握了的教学技巧虽然能应付,但是仅仅靠技巧是不够的。当学生面对面交流时惟一能供我立即用的资源是:我的自身认同,我的自我的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如果我没有这种意识,我就意识不到学习者‘你’的地位。”也就是说“真正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第一次接确“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两个名词,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在网上查到一些别人的解释:“何谓优秀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好的教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联合方法更趋于深化的联合心灵,那就是——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还有的是:“那么,教师如何能够唤醒自我内心的力量,以找到自身的认同与完整呢?简言之,就是要通过再学习来获得学科专业的主动发展,实现生命价值的愉悦提升。通过阅读,与思想大师的对话,与自我意识的深层对话,让心灵智慧不断的上下求索。通过讨论,使自我心灵真谛加强与外部心灵力量的联系”。

在后面的篇幅中作者详尽阐述了“真正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他说道:“在我所教的每一堂课里,我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与学科建立联系的能力,较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依赖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并愿意使其在教学中运用且敏(一篇好范文带来更多轻松WWW.)于接受其响的程度”;“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好老师形成的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这里的心灵是取它古代的含义,是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在这里我解开了我有前面的一个不懂的问题——“外部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应是智能的,又是属于教学的内部景观。一个是“外部”与“内部”并不矛盾。“外部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被人类自身整合就是属于教学的内部景观了。

进一步讲述了“真正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的意义:“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毫不奇怪,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的教师,可能就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保护心灵的开放不断的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达到自身的完整。

“当今教育中,处处感受到这种痛苦: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术捧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自己的标准”。有人听了魏书生的报告,马上就把他的方法运用到班主任的管理中,可惜效果不佳,就抨击魏书生,说他是骗子,还批评魏书生道,为什么没有培养出大批的“魏书生式”的人物。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原因了,教育教学方法与各人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有关,世界上没有完全两个相同的人,别人的方法对你不一定有效,需要各自自身去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形成各自的教学内部景观,源于各自的心灵。

第一章教师的心灵——教学与真我

“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作者再次提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并用较多的语句对这两个名词下定义 ,却还是让人费解,不太明白。从作者的定义看自身认同是我们自身的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我们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还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凭着这个能力我们不断的完善自我,达到自身完整。

作者用艾伦和埃里克两位教师的故事,对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进行论述。两人有共同出身、共同的成长环境人形成了共同的自我意思;共同的天赋,共同走向了大学、考上了研究生、获得了博士学位,又走上共同的教学这条。之后,两个人却走出了不同的人生之路。艾伦将以手工业者出身为荣的自我意识融入了自己的大学学习和教学中,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埃里克在一进入大学就把以手工业者出身为荣的自我意识与大学的学习生活分离开了,走向工作岗位后还继续这种分离,成为一个态度粗暴、行为武断、专横霸道之人,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教学要“基于一个完整的、不分裂的自身认同”。

“在完整的、不分裂的自我中,编织一张如此具有凝聚力的网,用于把学生、学科和自我统统编织在一起,每个人生活经历的每个重要线索都得到尊重。这样的一种内部整合的自我,才能够建立优秀教师所依赖的外部联系”。在这里作者再次点出了本书的中心“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作者进一步阐述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艾伦那样能把自身认同与工作融合到一起呢?“但是自我的神秘性部分地表现为这一个事实:一种尺度未必适合所有的人,对一个人具有整合性的东西,对另一个人却缺乏整合性。”这里了说明成就事业跟我们的先天性有一定的联系,并不是想成就什么就一定能成。埃里克“可能换个职业是他恢复已经失去的自身完整的惟一出路”了。

那我们如何知道哪些东西对我们具有整合性呢?“体验就是真理”,“我们在生活所承受的复杂的力量场中体验,就是更多地了解自身完整。……我们通过选择赋予我们生命与活力的那些联系提高我们的自身完整,而不能赋予我们生命与活力的那些联系则摧毁我们的自身守整”。

这种寻求自我完整又会让我们走向另一个困惑。“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对新的相遇保持开设的心态,试着去区分自身完整和自身不完整的人,这是一件让人厌烦、有时甚至令人恐惧的任务。我时常试图在地位和身份的屏障之后保护自我意识,不让我的自我接近同事、学生或者观念,也时常试图让自我躲开我们肯定会遇上的冲突”。

“ 当我屈从了这些诱惑,我的自身认同和自我完整就削弱了——从而,我失去了教学的心灵。”

为你推荐以下相关范文: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

《要结果,不要理由》读书笔记

《不要对我说谎》——读书笔记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不要小瞧勇气》读书笔记[本文共1113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