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之所以说是《勉一中》,可能和我爱读书,爱把什么事物都当做书来读有关,可是我想,在这我这样写更多的原因是我已经把勉一中之行当做我人生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因为以前在家的时候自己是走读的,家虽然离学校有近3(请你继续关注WwW.)000m的距离,可是骑上自行车后,每次放学都能回家的.当时看到学校有住校的学生觉得很有趣,甚至略带羡慕之意,现在想想真觉的傻.
不久,其实在这件事成为现实的一个月前那都是我不敢想的--我转学了,转到一百多公里外去上学,一百多公里对于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国虽然算不了什么,但是对我这么一个从来没有独自一个人走出自己所在县城的人来说可就有挑战性了(其实过去了之后就知道也没什么的).
第一眼看到勉一中其实是路过的,当时是跟我爸去汉中,记得当时勉一中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学校的大门怎么这么大?估计这学校一定不简单吧!后来进入学校后发现里面也不小,但是对于5000-6000名师生来说,这学校就不再能给人大的感觉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要辨证的看哦).越到后来,给人感觉这学校越小,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办点私事都找不到.
转学的时候我坚持要带手机,即使知道学校明令禁止,那时候我害怕到那后一个人会很寂寞,可以用手机分担一点,可是后来才发现,带了手机后不但没有解除寂寞,反而增加了许多,因为寂寞的时候一直在手机旁等着你的消息,可是什么也没有的,呵呵,只有自己在笑自己傻,为什么这么念念不忘,自己下决心转学就是为了忘掉你,没想到却更想你了……再到后来我感觉手机给我带来的麻烦还不只是这,所以下学期要不要带手机还是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还有就是和同学关系的处理,临走时爸爸嘱咐我要和同学搞好关系,对同学好好的,刚到学校后,班主任也这样和我说,这给我增加了许多压力,弄的我在开学后的几周内不知所措,后来漫漫觉得只要对大家以真心,以平常态度待人,不要刻意对别人好或坏就行了,就这还有人而且不止一个人说我对别人好,对他(她)不好,又弄的我头晕目眩了.
勉一中是一所封闭制学校,学校有统一的宿舍,而康县一中没有宿舍,所以说康县一中的住校生大都在校外自己租的房子,自己做饭,没有学校对学生的住宿管理,相对来说比较自由,这就是两个学校住校生的最大区别.因此,我的住校和我以前所羡慕的康县的住校根本是两种概念.这也有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就是吃饭,在勉一中不能自己做饭吃,就算能做对我也没什么影响,因为我根本不会做饭.最令人郁闷的是也不让出去吃,尤其在学校重点管理校门出入秩序的时候,就只能在食堂吃,而勉一中食堂的饭委实让人看到就感到精神萎靡,再别说有什么食欲了.这一点勉一中的学生是有同感的.
最令我尴尬的是因为我的特殊性而发生的事,由于我的学籍的原因,勉一中的许多事我都不参加,这让老班在班上特殊地点了我好几次名,确实很不舒服.
这次勉一中之旅让我懂得和了解了很多东西,无论是对自己的感知还是对别人感触或是对社会的更透彻的理解.正如我以前曾经写过的随笔中的这样一段“人生的感悟源自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一种正确的人生观源自一颗理性的心,一颗理性的心源自各种各样的与社会的接触.”而这次到勉一中的征途就是我各种各样的与社会的接触的事例中的一个,它将帮助我加深对人生的感悟,增加对社会认知,这绝对是次不错的选择(虽然当初做选择时是万般无奈的)……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第一次远游的方向是勉一中,远游的目的是学习,远游的结果还未可知.希望象班主任在给我的寄语上说的“珍惜远离父母而独立求学的机会,做一个自主的,坚强的,让父母放心,让父母自豪的男子汉.”
第二篇:《生死疲劳》读后感:勉借荒诞叙庄严
《生死疲劳》:勉借荒诞叙庄严
死生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佛语
这是我第一本完全读完的莫言的长篇,《生死疲劳》,名字比较讨巧,让我想起来以往读过的这句佛家箴语,遂起一窥究竟的意念。一直觉得莫言很独特,在于他的文学世界的独立性,文之世界描绘了一个心灵原乡高密,也是他心心念念的现实生活故乡。
这一次,他所虚拟的那个世界――高密东北乡,焕发出更为奇幻而自然的光芒。他就是那里的缔造者、魔法师甚至是神灵,又是那里的人物草木尘埃。他超然物外,俯瞰着他所创造的芸芸众生,将其领悟了生命大义的深情至性渗透于毫发细微间。他沉浸其间,为人、为驴、为牛、为猪、为狗、为猴、为世纪婴儿,游走阴阳两界生死轮回之间,将五十年的坎坷多难悲欣交集的尘世百劫演绎得淋漓尽致,虽有轮回往复的过程,却没有落入因果宿命的陈窠,虽有章回小说某些因素的借用与激活,却又能出脱的无挂无碍无拘无束??
这部长达五百四十页四十九万字的《生死疲劳》,是他对自己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超越。他可以心平气和地向他心仪已久的格拉斯、马尔克斯以及福克纳致意了,因为这部作品显然是有资格进入《铁皮鼓》《百年孤独》和《喧哗与骚动》的行列的。但是莫言就是莫言,致意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的同时,他非常清楚,他最需要的还是很中国
的东西,于是他引入了地狱阎罗审判、转回投胎转世,引入了驴牛猪狗猴的人性畜性相互参杂渗透的叙事视角,引入了章回体的小帽子戏法和说书人的某些方式,还有一些民间传说的成份,收到了似真似幻、似虚似实、亦庄亦谐、五味俱全、趣味十足、起伏多变、生机盎然的叙事效果。
但是趣味难掩严肃的立意,勉借荒诞叙庄严也是莫言一大
法宝。在实现民间叙事与宏大叙事的连接方面,不得不承认除了金庸,莫言是我见过的做的最有惊喜的作家。这使得《生死疲劳》成为一部写作难度很大的杰作。其难度在于必须要面对那半个多世纪的复杂难解的大背景,同时也是构成今天我们这个巨变中的世俗世界的基础、我们中国人重走复兴之路的史前时期。对于过去很多试图以某种观念化、道德化甚至历史化、人性论的方式呈现或借它说事的小说家们来说,这五十多年既是诱人的矿藏,又是不能承受的重负迷宫,结果不是被它轻易地淹没,就是无门而入,不是被事件的沉重所累,就是被人情世相的繁杂所困。如果以人性悲剧的角度来看它,就会轻易陷入宿命论的狭隘泥沼;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又会拘泥于大的事实而忽略了众生细节;如果从佛家轮回的角度来理解它,那所谓的现世生活又会显得太过无谓。
这就显示了莫言不仅拥有极强的文字能力,还有着能超越那诸多陈旧角度的阔大视野,将曾经发生未曾发生可能发生的一切都变成小说的构成因素熔于一炉贯通一气,于是那些点点滴滴的甚至是微
不足道的东西才都可以拿来翻出无数新鲜的色彩与花样;莫言找到了一个生发与回落的基点,无中生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构建起一个饱满鲜活的世界来。莫言毕其十多年间积累的功力,缓慢而有力地克服了这部小说所要面临的难度。
表面上看,小说写的是农民五十年来与土地的关系。实际
上,作者呈现的是一个社会进程,和在这个社会进程中人的价值选择、性格命运,以及凌驾于它们对选择本身的思考和对命运本身的思考。小说中,顽固的不加入人民公社的蓝脸和热切的捍卫人民公社的洪泰岳都是极端人物,他们的个性也是极端的,虽然他们一起对峙了五十年,但当他们共同依赖与膜拜的土地,要被子孙们出卖时,他们都愤怒了。小说正是通过诸如此类对峙与愤怒,来呈现历史、反思历史,用恍然于虚构与真实的方式来实现宏大叙事。
莫言自己在阐释这部小说的动机时说过这样的话:从80年代以来开始的新时期文学,里面大部分是写农村题材的,大多数我想是停留在对农村的落后,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毁灭性的后果,经济的崩溃,农村人的变化,没有一部从50年代初到2014年这么一个时期的相对完整的小说。所以我想写这么一部相对完整的、能够概括出农村的核心问题的小说,这个想法也是在漫长的过程中成熟了。
对于一个作家而言,任何一种有益于书写、有益于生存的思考、有益于历史反思的“野心”都是可敬的。更何况这是人到中年的
莫言,以“好看”的方式,以43天的写作,以极端奔放的语言,以疯狂的人物塑造来呈现给我们的。
还是那句佛家语:“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其实是要说“少欲无为”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所谓的“身心自在”也就无从说起了。事实上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其欲望是伴随着其生命之力起伏消长的,所以生死疲劳与贪欲同在。这部厚重的小说所体现的生生死死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人与动物都在不断地经历“生死疲劳”,似乎是永无宁日的,让你甚至忍不住想说“唯有生死是永远不会疲劳的”。而短暂寄寓天地间的微不足道的人与物,则只能去经历体验不可重复的生死疲劳的过程。
从一开始的无知,到慢慢拥有,然后人心的贪欲逐渐膨胀,直到最后的回归为零。这样的生死死生,疲劳往复,也许也是另一种生命的原生力量吧。无为无欲,希望慢慢学会。
第三篇:曹勉----演讲稿
把青春献给火热的警营
交警大队——曹勉
青春,对于每个人都相同,只有短短的一段光阴,也许美好的时光本来如此,短暂所以美丽。而每个人对青春的选择却不同,直到今天,我还清晰的记得自己第一次头戴国徽,穿上警服时的那份激动,清晰的记得从朋友们羡慕的眼神里读出的那份骄傲。从那一刻起,我知道我的青春将由此开始书写,我庆幸自己选择了警察这份光荣的职业。六年的时光象流水一样不知不觉从指缝间溜走,青春如同白鸽飞过天空只留下了鸽哨尾音,而我,也从一个青涩的预备警官为一名从容、乐观、成熟的人民警察。
对于警察这份职业,虽然谈不上刻骨铭心地理解,却也饱尝了从警的苦涩与艰辛。从刚入警时的“我骄傲”,到褪去入警激情后的“我思索”,再到经历欣喜与自豪,艰辛与责任后的“我懂得”。我骄傲,我骄傲自己能够成为警察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思索,我思索自己应该怎样理性看待警察职业,怎样拥有自己的警察人生;我懂得,我终于懂得选择了警察,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与牺牲。从穿上警服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注定与责任、与奉献、与牺牲结下了不解之缘,奉献与牺牲已经成了我们终生都要追求的警察精神。如果说战争年代的牺牲轰轰烈烈,和平年代的牺牲却了然无痕。战争年代的牺牲在瞬间就完成了,而和平年代的牺牲却要人承载一生。
面对警察这份职业,需要我们遇险而冷静,临危而淡定,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壮举,责任早就化作了日常岗位的默默奉献与坚守。
看看身边的战友,看看眼前的兄弟姐妹,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警种,
来自不同的岗位,却都有火一样激扬的青春,都有一腔沸腾的热血。
激扬的青春和沸腾的热血汇聚到火热的警营中,汇聚到如火如荼“站
前列、争先进”的创建活动中,紧张、拼搏、创新、奉献就成了我们
当今工作生活的全部。紧张,意味着加班加点全情投入;拼搏,意味
着勇挑重担奋勇当先;创新,意味着面的拓展、点的突破、质的升华;
奉献,意味着舍己为公,以苦为乐。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数九寒天,
无论是正常工作,还是加班加点,从武当山之巅到太极湖畔无处不留
下了我们人民警察的身影和足迹。我们把警营当成自己的家,把百姓
当作自己的亲人,我们肩负着党和政府的期望,肩负着人民群众的嘱
托,我们用努力的工作,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特区人民的安居乐业,
换来了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蒸蒸日上。不必说青春在警营中逝去,从
那铿锵有力的脚步中,会深深感受到青春澎湃的韵律;不必说选择警
察是一种错误,从那坚毅闪亮的目光里,分明流露出无怨无悔的神情;
不必说警察工作很辛苦,那热情的笑脸上,早已体现出对“人民警察”
这一光荣称号的万般珍惜;不必说警察生活无浪漫,那坚定执着的信
念中,就已经告诉太多的人,这永远是一首无声、浪漫的青春之歌。
亲爱的战友们,亲爱的兄弟姐妹们,让我们在紧张忙碌的日子里,
在热火朝天的工作中,用我们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
的敬业精神,为武当山特区公安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为武当公安的美
好明天奉献我们的青春年华。青山和大地会证明我们的忠诚,蓝天和
白云会昭示我们的誓言。国旗在上,我们的一言一行,决不玷污金色
的盾牌。法律在上,我们的一思一念,决不触犯法律的尊严。我们将把火一样的青春奉献给我们的火热的警营,用靓丽的青春装扮出五彩缤纷、安乐祥和的美丽家园!
第四篇:工作戒勉
工作戒勉
一、养成上班从不迟到早退中途不离岗的好习惯,不要用任何理由为自己的上班迟到现象进行搪塞。
二、不要讨厌你的工作服,事实上,工作服是使命、是形象、是约束,是责任。
三、请勿形成上班期间‘一杯茶水、一张报纸、或上班上网、玩游戏、斗地主或看电影’的习惯,事实上,上班期间,我们需要做且要做的事很多、很多!
四、对于可以对其它部门或同事可以提供支持的岗位,一定要提高工作效率,千万不要因人们对你有所求,就败架子,事实上,迟缓的工作态度是在拖延企业发展的进程。
五、不要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态度混日子,因为工作是一个集体,一颗老鼠屎有可能坏一锅汤,也有可能让自己身上的恶习一代一代往下传,导致的结果将是终将有一天会为自己对待工作的懒散被丢饭碗。
六、多一些对工作的热爱,只有在工作中做到问心无愧了,再去抱怨自己的薪资,对于那些在工作中混日子的人去抱怨薪资问题,我只想说,你还不配!
七、在工作中多一些实事求是、乐于帮教、虚心学习、循序渐进、吃苦耐劳、两袖清风的态度,少一些一撮人坐一起说八卦、无极之呻吟、上班开小差的行为。
八、无论做什么事,在什么岗位,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只要在工作中能够忠诚、敬业、负责、主动、勤奋、敢于创新、善于学习,相信你一定会成功,否则,就算侥幸有了一官半职,迟早也会打回原形。
最后我再将我上班第一天在车间看到的横幅上的警语与大家分享一下: “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将努力找工作”
第五篇:1、张勉简介
教师简介
张勉,管理学博士(2014),讲师,现任教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专业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曾就职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2014-2014)、西安交通大学开元集团销售公司(1993-1996),并曾于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人事部(1999)、北京西门子公司管理学院(2014)短期兼职。
企业咨询方面:曾独立承担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1999),独立承担北京华北电力设计院(2014)、中国建设银行西四支行企业文化(2014)诊断工作;参与山西潞安煤矿企业文化战略课题(2014),甘肃刘家峡水电厂企业文化策划课题(2014),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薪酬改革课题(2014),山东海阳电业局人力资源管理课题(2014),山东烟台供电公司企业文化策划课题(2014);负责主持武汉市土地交易中心薪酬改制项目(2014)。
课程方面:给mba和硕士研究生开设《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伦理与文化》;给本科生开设《管理学原理》。
培训方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级管理培训项目(edp)讲师。给人力资源总裁班、高级工商管理人员课程班、经理发展项目班和企业内训班主讲《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和薪酬管理》和《企业文化》。目前已经授课380学时。
研究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文化的内部影响与传播机制研究》(2014-2014);主持经管学院小额资助项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雇员工作嵌入和主动离职关系研究》(2014-2014);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文化测量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2014-2014)和教育部重点课题《组织变革中的冲突与融合》(2014-2014);
教育背景: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工学学士(1993)、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硕士(1998)、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2014);
研究成果: 与人合著《招聘与人事测评实务》(2014)、专著《员工离职意向模型的研究与应用》(2014),翻译《人力资源管理简明评析》(2014),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
推荐相关文章:
教子勉学联
余佳勉作文57
胡勉+观摩课点评
王永腾潮水一中《名人传》读后感
勉五中2014年暑期师德师风学习总结